首页 | 信息公开 | 主动信息公开 | 基本信息公开 | 党政机构 | 各街道、村(居)委会 | 新阳街道
 
霞阳社区
引言

霞阳社区地处海沧新阳工业区东北部,南靠山北临海,辖区总面积466200平方米,于2005年实现村改居,社区总人口48689人,其中流动人口45180人,户籍人口3509人,是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中村。

  

人文历史沿革

  • 霞阳社区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,也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杨衢云的故乡。杨氏是霞阳社区大姓,杨姓在宋元之前基本上是北方的显姓望族,但在宋元明时期,杨姓开始大量南迁。根据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研究公布,元末(公元1341年)从河南固始县入闽南择居凤山之北碧溪(即灌口后溪)的杨德卿为霞阳肇基祖。霞阳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的故乡,霞阳人专门建立植德堂作为先烈的纪念堂,并成立“杨衢云民主革命史研究会”,以此表达对杨衢云先烈的敬仰之情。
  • 杨衢云:(1861年-1901年1月10日),名飞鸿,字肇春,别号衢云,福建海澄(今厦门)人。在广东东莞出生,中国近代革命家,1890年于香港创立最早的革命组织辅仁文社,并为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,负责策划广州起义。1895年被选为中华合众国大总统,后被清政府刺杀。2012年是杨衢云先烈逝世111周年,霞阳社区居委会与老人协会共同举办了隆重的纪念仪式。

文物古迹

 

霞阳至今还保留着见证两岸同胞同根同宗的文物古迹。在厦门,已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共计63处,而霞阳就拥有两处,一处是属于祖祠--霞阳杨氏宗祠,一处是属于古建筑--霞阳应元宫。霞阳杨氏宗祠坐落于霞阳社区村西路189号,始建于明代,明末清初,霞阳杨氏第十一代杨文科、杨文允兄弟随郑成功驱荷复台进入台湾,在今台南佳里镇番仔寮解甲定居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又有一批杨氏族人从大陆到佳里镇定居开发,并建杨氏祠堂。三百年来,由霞阳分居台南的族亲,经多方寻找,终于在1990年5月由杨财源、杨鸿仪等六位先生组团回到霞阳村朝拜神明先祖。该宗祠为悬山顶砖石木结构,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,坐东朝西,总面阔11.2米,总进深26米,保留部分原有木构件及柱础,门前有六座旗杆石及照墙。霞阳应元宫是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单位,宫内主要供奉三清大帝和保生大帝等道教神明,其五门式的建筑风格显示了它那非凡的气势。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轶事:明末,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际,曾经驻军霞阳,招募兵勇。当时村里的应元宫属宫阙式建筑,是郑军的驻地之一,再加上应元宫五门并列的形式,违反了朝廷严禁民间建筑用宫阙式(五门并列)的规定,有冒犯朝廷之意。在郑成功军队离开之后,为避免麻烦,村里人请进够格“居住”宫阙式建筑的三清大帝和保生大帝“入住”,这样才保住了安宁。

  

社会治理创新特色亮点

  • “就近办,马上办”便民服务新模式。2013年以来,霞阳社区坚持以“美丽厦门共同缔造”为引领,以破解服务对象众多、环境治安问题突出、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为导向,积极创新社区治理和探索“就近办,马上办”便民服务新模式,通过压缩服务流程、依托信息化管理以及工作制度的完善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民服务。有效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和便民服务质效。
  • 专业化社工服务。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方式,运营社区关爱中心、社区书院,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,并通过11种动静结合的课程设置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。
  • 霞阳衢云社区书院。以杨衢云爱国爱乡精神为指引,成立霞阳衢云书院,经常性组织党员、代表等社区骨干学习杨衢云爱国爱乡精神,加大书院宣传力度,弘扬社区历史文化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专题讲座、座谈茶话会、文体活动、影视教学、培训班、信息交流等共计10门课程,上课百余堂,服务5000多人。

经济社会发展情况

 

社区共建大力发展,既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,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,既增加了群众收入,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,促进了企业的生产,实现了双受益、双丰收。目前,辖区内生鲜超市、农贸市场、商贸综合楼、移动营业厅、幼儿园、小学、运动休闲场所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设备齐全,是一个混合型的现代商务型社区。此外,霞阳社区党支部与辖区企业共建合作,联手定期举办春节联欢会、篮球友谊赛、青年座谈交流会等活动;兴建文化室、图书室、广播室、篮排球场、教育中心、公共阅报栏、宣传栏“七位一体”的文化设施;成立腰鼓队、篮球队、拔河队、艺术队等文体组织;举办科普讲座、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培训,共同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,逐步建成“经济发展、民主健全、精神充实、环境良好”的社会主义新社区。

联系方式
办公室:6510963
地址:海沧区霞阳社区东路9号(旧小学)
分享到:
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