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岱村一妇女开酸菜面店,撑起一个家
(图:看似简单的一碗酸菜面,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做好)
东孚镇贞岱村失业妇女石惠娥一年多前开了一家酸菜面,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。如今,在区妇联的帮助下,她“图谋”开另外一家酸菜面分店,将自己的生意做大。
2008年初,石惠娥跟丈夫双双失业。失业之后,丈夫整天无所事事,沉迷“六合彩”,家庭陷入危机。到5月份左右,石惠娥坐不下去了。听说漳州有一个亲戚的酸菜面生意做得还不错,她在一个朋友的鼓动下,赶到漳州尝了一碗面。就是那碗面,让石惠娥作出了开面店的决定,为此,她赶赴漳州开始了艰苦的“学徒”生涯。
三个月之后,石惠娥学成归来。她和丈夫到处登门借钱,“总共有几十个人成为我们的债主”。夫妻俩东拼西凑总算凑齐了开店用的2万块钱,在东孚日月谷温泉渡假村附近租了个店面,当上了老板。
万事开头难。一开始由于对自己的手艺不是很有信心,石惠娥第一次只买了7斤面,两个人手忙脚乱,弄了半天才弄起了第一碗面。心惊胆颤的他们拿起小勺子,舀了一匙汤尝了下还不放心,邀请邻居来为自己的面做“评判”。邻居们的大拇指总算让他们放了心。
由于面店在国道旁边,很多货车司机成为了他们面店的主顾,还帮他们带来了许多新客源。周边一些工厂的工人,也经常到他们店里订餐,甚至很多岛内到日月谷泡温泉的顾客也慕名到他们店里吃面。眼见着生意越来越红火,石惠娥的丈夫也无暇再去玩“六合彩”,而是整天忙着送餐。“如今,我们每天能做70斤面,生意越来越好了。”石惠娥说。
一年多过去,石惠娥的面店渐渐走上了正轨。“如今,扣掉七七八八的费用,这个店每年能赚四、五万元,比我们原来打工还多。”石惠娥说。
今年,在区妇联的帮助下,石惠娥从厦门农村信用社贷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,她透露,准备用这笔钱开一家分店,把自己的生意做大。
【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